湖南浏阳市:农机“六代”服务显成效
发布者:常德科祥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13-11-19
近年来,浏阳市高度重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,特别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"六代"(即代耕、代育、代插、代植保、代收割、代烘干)服务的提出及实施,有效解决了农村无人种田、耕地抛荒等难题,加速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向现代规模农业的发展步伐。从今年早稻生产播种育秧开始,该市农机部门便派出技术骨干组成多个技术指导组奔赴各乡镇,督促指导水稻粮食生产,并选择农机拥有量多、机具类型广、农机化基础水平高的北盛、龙伏两镇作为推广农机"六代"服务重点示范乡镇,将古港、沿溪、大瑶、官桥、镇头、永安等乡镇作为"六代"服务示范乡镇。通过一年的试点推行,全市共完成"代育"、"代插"服务面积15000多亩,实现了预期效果和目标。
推行"六代"服务之初,其实并不大为农民朋友所接受,但通过农机部门的宣传和发动,以及协助农机服务主体深入开展后续工作,农户逐渐意识到"六代"服务项目全,费用低,而且服务效果好,纷纷主动与农机合作组织或农机专业户联系,签订合同,接受服务。特别是重点示范乡镇尤为突出。北盛镇百环农机专业合作社"六代"服务面积达5500多亩,龙港农机专业合作社跨龙伏、社港两个乡镇达7000亩;其次大瑶南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1200多亩,古港丰硕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700多亩,沿溪镇皇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00多亩,永安镇农机专业户完成200多亩,官桥乡农机专业户完成200亩。而作为农机大户龙港合作社社员周羡凤,一个人就为龙伏镇新开社区300多亩提供服务;大瑶镇南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杨传建不仅在本镇本村为200多户600亩提供服务,还把服务延伸到澄潭江镇,为当地农户育播早中稻600多亩,为改变当地早稻生产状况作出了贡献。
"六代"服务的推广,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增长的同时,有效减少了耕地季节性抛荒,一方面服务主体通过订单作业,作业量有保障,作业周期延长,可使每台机具的利用率有计划地发挥到最高;另一方面农户可根据各自的情况,自由选择项目与服务主体签订作业合同,真正做到了节本增产的目的,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各得其所。在浏阳,机插秧每亩工资80-100元,而请人工每亩至少需要180元,工价高的地区甚至达到200元。而机械栽插的无论是在疏密程度上,还是在基本苗的数量上,都比人工栽插更便于禾苗生长发育和田间管理,提高产量。据该市农机部门统计,接受"六代"服务的农户,平均每亩水稻每季至少节约成本200元,增产80斤。
就浏阳该市现有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而言,耕、育、插、植保、收割、烘干六个环节中,耕、收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0%而成本高、耗工多、季节紧的育插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,而"六代"服务主体相对缺乏,培育新的服务主体投入大等问题制约着综合水平的有效提高。2014年,浏阳市计划支持8个以上农机合作组织开展"六代"服务,建设万平方米育秧工厂1座,千平方米联栋育秧大棚10座,200平方米以上单体钢架育秧大棚100座,并配套640万元用于农机合作组织开展"六代"服务试点、育秧大棚建设补贴及插秧机、无人植保飞机和谷物烘干机购置的累加补贴,以此进一步加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,培育发展更多"六代"服务主体。(忆晴) 来源:中国农业机械网